廠家在經銷商面前想當上級領導,想控制經銷商,想把風險和成本轉嫁給經銷商,想讓經銷商成為廠家的資金池。但誰都不是傻子,經銷商照樣也有辦法來反制廠家。
一、搞定廠家業(yè)務人員
縣官不如現(xiàn)管,經銷商直接搞定廠家業(yè)務人員,建立直接的利益捆綁機制,廠家業(yè)務人員為了個人的利益*化,自然要與經銷商合作,告知廠家的策略和底牌,協(xié)助經銷商繞過相關管控點,在廠家為經銷商爭取更大自由度和資源。
客觀點來說,廠家基于經銷商而投放的市場費用,差不多三分之一以上,被經銷商和廠家業(yè)務人員聯(lián)合吃了。
二、控制廠家的生意占比
將單一廠家的生意占比額進行持續(xù)壓縮,控制在一定比例的安全線下(安全比例一般在三成以下),防止單一廠家出現(xiàn)重大變故,而對經銷商產生重大影響。
即便有些要求專營的廠家,經銷商也會通過額外開設新公司的方式,轉移其他廠家的生意。
三、后備廠家的建立
后備廠家是指與主力經銷廠家在品類上相同的廠家,也許只是品牌力稍弱。
這個后備廠家分為兩個層面,一個是有合作的,只是當前占比較小,一個是有聯(lián)系,但還沒開始合作的。一旦當前合作的主力廠家出現(xiàn)變化,經銷商就會迅速將后備廠家的生意引入或是放大。
四、有意識控制廠家的增量
為了避免掉入增量不增利的坑,經銷商嚴格控制某些廠家的年度業(yè)績增量要求,任憑廠家業(yè)務人員說破嘴皮子,也不漲業(yè)績指標。
五、轉移廠家人員注意力
通過不斷要費用要支持,發(fā)牢騷,以及指責廠家做的不到位,來轉移廠家人員的注意力,或是給廠家業(yè)務人員洗腦,避免廠家業(yè)務人員對經銷商生意的細化測算和監(jiān)控。
六、竄貨低價
低價放貨,或是對外區(qū)進行竄貨。實現(xiàn)經銷商自己的周轉率要求。
七、社會資源的壓制力
經銷商基于在當地多年積累的社會關系,對經銷生意中的某些環(huán)節(jié),借助社會關系形成一定的管控力。一旦遇到廠家在當地新開經銷商,或是中斷合作的情況,馬上調動社會關系,直接進行鉗制,逼迫廠家回頭,或是毀掉廠家在當地的經營機會。
八、當地商圈的影響力
雖說同行是冤家,但有些經銷商在當地商圈里也是有一定地位和影響力的,甚至是前輩大哥級的人物。在廠家翻臉之后,經銷商發(fā)揮一下自己在當地的行業(yè)影響力,讓廠家在當地無商可招還是有把握的。
九、控制廠家的品牌宣傳力度
以前經銷商單純些,在當地拼命為廠家做品牌宣傳,結果發(fā)現(xiàn)幫廠家在當地把品牌做起來以后,廠家反而開始擺譜了,對經銷商各種提要求,甚至還要在當地新開經銷商。
現(xiàn)在越來越多的經銷商明白,這廠家品牌是別人的兒子,養(yǎng)大了也不聽自己的,搞不好還是個逆子。這經銷商自己的公司品牌才是親生兒子,應該重點培養(yǎng),甚至還要設法調用廠家的資源,來養(yǎng)大自己的公司品牌。同時,要開始控制廠家品牌在當地的宣傳力度,甚至把廠家的宣傳海報堆在倉庫里落灰,也不會拿出來張貼的。
十、控制鋪市
從廠家的角度來說,這產品的終端鋪市自然是越多越好,為此,廠家對經銷商會提出鋪市要求(終端覆蓋率),還會細化到終端的陳列標準,有些廠家還會出動團隊,集中性的幫經銷商來做鋪市。
在經銷商看來,鋪市雖然能擴大產品與消費者的接觸面,但是,在鋪市之后,經銷商需要調配足夠的人手來維護,還要承擔鋪市帶來的應收賬款,還要承擔鋪市后因為不動銷而導致的退貨,這些成本和經濟損失廠家又不認,全部都由經銷商兜著。所以,當前經銷商對廠家提出的鋪市要求也不太會全盤接受了,只是選擇性的安排局部鋪市。
轉載:http://m.mp3-to-ringtone.com/zixun_detail/11154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