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 [城市選擇] [會員登錄] [講師注冊] [機構注冊] [助教注冊]  
中國企業(yè)培訓講師
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哪里有培訓網(wǎng) > 名師博客 > 客戶服務

程家龍 論 什么是服務設計
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7-14 10:01:00
 
講師:程家龍 瀏覽次數(shù):2347
 近幾年來,體驗設計界有一個熱門的名詞,叫做“服務設計”。在第一次接觸這個名詞的時候,我有點摸不著頭腦:它和體驗設計有什么不同?它是一種新的設計方法,抑或只是對舊設計方法的一種包裝?服務二字到底指的是什么? 抱著

近幾年來,體驗設計界有一個熱門的名詞,叫做“服務設計”。在第一次接觸這個名詞的時候,我有點摸不著頭腦:它和體驗設計有什么不同?它是一種新的設計方法,抑或只是對舊設計方法的一種包裝?服務二字到底指的是什么?

抱著這樣的疑問,我翻閱了很多書籍、文章,看了不少演講,但非但沒有讓我對它更多了解,反而讓我更疑惑了。似乎每個人都對服務設計有自己的解讀,而且它似乎無所不包。

后來,我有一次住酒店的時候走樓梯下樓,看到坐在樓梯間休息的清潔師傅,突然明白了服務設計的意義。這次,我就跟大家談談什么是服務設計。

從一個用戶到多個用戶作為體驗設計師,我們最關注的是用戶的體驗。在我們看來,用戶要使用一個產(chǎn)品,必然要達成某種目標,而我們則需要幫助他們以最快或者最舒適的方式來達成目標。

圖:針對特定人群的設計才是體驗設計

為了達到良好的體驗,我們不斷對用戶群體進行細化,最后剩下了一個用戶。我們專門為她來做設計,希望給她*的體驗。問題在于,工具是一個人用的,但現(xiàn)實生活中的服務常常不止一個人參與。

比如說,“教學”這個服務就至少包括了“老師”和“學生”這樣兩種人參與。對于一個服務來說,二者都是“用戶”,而他們的體驗也都是我們關心的對象。除了教學之外,通常IT系統(tǒng)都存在管理員,比如以前論壇的版主,或者內部系統(tǒng)的網(wǎng)管等等。互聯(lián)網(wǎng)產(chǎn)品也是如此,使用方,管理方,兩種角色。圖:一項服務往往有多個參與方

不過,雖然角色變多,但由于他們屬于管理關系,相對獨立,所以二者的體驗通常不會有太多交集。管理者和使用者一般會使用各自的界面,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地進行設計。支撐服務的其他角色

現(xiàn)實生活中,要實現(xiàn)一項服務,參與的角色遠遠不止兩個,而且相互之間常常會造成影響,不像理想中分割得那么清楚。

比如一個網(wǎng)上商城。從我們打開一個網(wǎng)站,找到一個商品,下單,支付,最后快遞上門收到貨物,其實中間要經(jīng)歷很多步驟,而且有很多人參與:

下單之后,我們需要支付,這里面就涉及到和銀行和支付機構的對接

支付的錢要進入財務的系統(tǒng),財務需要記賬,并通知倉庫備貨和發(fā)貨倉庫人員收到貨物之后,需要找到貨物,打包,打印單據(jù),準備發(fā)貨,并更新庫存物流公司會來取貨,留下一個快遞單號,倉庫人員需要把快遞單號和訂單號對應,錄入系統(tǒng)貨物送到之后,快遞狀態(tài)更新,訂單狀態(tài)隨之更新

這還僅僅是正常情況,如果要加上退貨、換貨的流程,或者加入贈品、套餐、促銷、禮品卡等等概念,則整個流程會更加復雜。它的復雜不在于步驟的多少,而在于需要多次和第三方進行合作,用戶的行為也不可控。整個流程中出現(xiàn)任何問題,都會對用戶那個我們稱之為“最終用戶”(end user)的人造成麻煩,導致體驗變差。圖:用戶體驗是服務最重要的部分,但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(粉色 = 用戶體驗相關;橙色 = 服務運營相關)

如果單從體驗設計的角度來看,也許我們的目光會集中在商城的商品列表、展示、支付和搜索等等頁面,大不了再加上管理端的設計。這樣的設計也許看上去體驗很好,但有可能會造成其他部分的麻煩,或者遇到實施方面的問題,又或者根本就無法落實。所以,我們必須注意角色和需求之間的搭配,平衡,哪些地方該標準化,哪些地方不能標準化,使整個服務能夠完善起來。領域內外專家的配合

也許看到這里,你已經(jīng)知道當時我是怎么“頓悟”的了。我因為工作的關系經(jīng)常都會出差,所以也常常會住酒店。作為一名住客,又是做體驗設計的,所以我會對酒店的樓層、房間、裝修、設備等等比較敏感。不過,我通常只會看到最后的結果,也就是我親自會接觸和使用的部分。在樓梯間看到休息的師傅之后,我意識到:每天房間都會有師傅來打掃,但實際上并不是換個床單和洗漱用品那么簡單。圖:酒店房間清潔需要一個服務體系支撐

換下來的毛巾和床單如果要清洗,那么就必然涉及到一個洗衣房。這個洗衣房如果是內部經(jīng)營,那么就還會涉及到大型洗滌設備、操作人員、洗滌劑、排污和環(huán)衛(wèi)措施、設備維護保養(yǎng),等等。除了洗滌,還有晾曬,還有儲存,消毒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做。如果是和外部合作,又會涉及到運輸,等待時間,質量保障,財務來往,等等。最后一步,才是給房間換上清潔的毛巾和床單。洗漱用品也是如此。向哪家供應商訂購,如何運輸,如何確保質量,如何儲存,庫存如何清算……有了這些,才有最后師傅來更換的那一步。所有這些都是整個酒店生態(tài)體系中的節(jié)點。雖然“客戶體驗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但它其實只是這個生態(tài)體系中的一個層面。要設計這樣一個生態(tài)體系,就必須對整個生態(tài)體系和流程有比較深入的了解,也就是所謂的領域知識。領域知識包括了有形和無形的經(jīng)驗。有形的經(jīng)驗,比如對流程的理解,對服務中各方的需要和訴求的理解,對行業(yè)標準和現(xiàn)狀的理解等等。這些知識容易落成文字和傳授,也相對容易學到。還有就是無形的經(jīng)驗,比如對異常狀況的處理,對服務中各方“脾性”的了解從而能采取合適的行動,等等。我們可以用個很簡單的例子來理解無形的經(jīng)驗。在使用一款手機之后,我們往往會發(fā)現(xiàn)它有一些小問題,比如點擊了某個圖標之后,會有一秒鐘左右的黑屏,但用久了之后就明白了它這個脾性。手機有脾性,同理,服務的參與方也有脾性。對這些細節(jié)的了解累積起來,就形成了深厚的隱式知識(tacit knowledge),難以言傳,但是遇到之后卻能夠從容應對。掌握充分領域知識的人我們稱之為領域專家。要設計一個服務,有一個服務所在領域的專家是很有必要的,因為領域專家知道這個領域的基本原則和邊界,可以及早發(fā)現(xiàn)問題。否則,做出來的設計很可能無法落地或者難以實現(xiàn)。圖:他可不是專業(yè)做音樂播放器的,或者手機的,或者手表的,或者……

不過,由領域專家來牽頭做設計也會有很大的局限性。領域專家一般在一個領域扎根,這就有可能導致思維的固化。我們可以看看各個行業(yè)的創(chuàng)新者,那些體驗好的產(chǎn)品往往是“局外人”提出。沒有了原來的既有觀念和條條框框,往往能做出好的設計。蘋果公司做音樂播放器,踏入了索尼 Walkman 的領域,做手機,又踏入了諾基亞和微軟的市場,但都“攪局”成功,就是很好的例子??偨Y圖:服務設計意味著視角的轉變和提升

在一開始,我們談產(chǎn)品或者系統(tǒng)設計,站在產(chǎn)品、系統(tǒng)、服務本身的角度來看設計(“房間干不干凈?”)。后來,我們開始談體驗設計,轉換成用戶視角,站在用戶的角度來看設計(“肥皂是不是年輕客人喜歡的品牌?”)。繼續(xù)發(fā)展下去,體驗設計都跟上之后,就應該轉向做服務設計了站在上帝視角,俯視和規(guī)劃整個服務的運轉,以滿足多方需求,使整個服務體系達到平衡(“酒店能不能持續(xù)穩(wěn)定地兌現(xiàn)口號宣傳的承諾?”)。要設計好的服務,就需要領域專家和體驗設計師以及其他非領域專家的合作。我想,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經(jīng)常聽到平面設計師、互動設計師、體驗設計師,卻很少聽到“服務設計師”因為這事根本不能成為一個職業(yè),必須由一個團隊來做。圖:1988 年,十二屆三中全會的代表參觀北京第一家超市京華超市

雖然服務設計聽上去很有意思,真正把服務設計當成一個議題,是最近才開始的事這也正常,因為服務設計需要成熟的用戶體驗文化,并需要有很多領域專家。要知道,中國出現(xiàn)真正意義上的現(xiàn)代零售業(yè),是 1984 年的第一家超市。出現(xiàn)現(xiàn)代的快遞服務,是 1993 年。也就是說,很多行業(yè)都還很新,而且還有很多古老的行業(yè)(比如酒店業(yè))正在經(jīng)歷革新。用戶體驗也是上世紀 90 年代才提出來的理念。經(jīng)歷了幾十年的發(fā)展之后,領域專家開始出現(xiàn)。有了互聯(lián)網(wǎng)和一眾互聯(lián)網(wǎng)公司的強力推動,用戶體驗的理念也開始鋪開。二者結合之下,相信服務設計會逐漸迎來春天,成為接下來設計公司的重要業(yè)務。



轉載:http://m.mp3-to-ringtone.com/zixun_detail/108500.html

程家龍
[僅限會員]